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专栏
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生的深刻变革
发布时间:2018-10-23     作者:杨帆     文章来源:华州分公司     浏览量:1772   分享到:

        改革开放,是指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国家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、对外开放的政策;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;是强国之路,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。改革,即对内改革,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,革新生产关系同生产力、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;开放,即对外开放,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,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。

    四十年来,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爆发,从食物生产供应到就业住房,人从计划经济制度下被动的“口”,变成了市场经济时代能动的“手”。 实践创新、理论创新、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中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、理论、制度、文化不断发展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,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。

众所周知,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,煤炭即是我国的基础能源,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,煤炭行业一直是国家的支柱型产业,从新中国成立以来,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0%以上,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做出巨大贡献。

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成就。全国累计生产煤炭约740亿吨,支撑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到201782.7万亿元的快速增长。同时,煤炭工业自身生产力水平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大幅提升,奠定了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。

煤炭经济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,市场经济体制的应用,使煤炭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,工业生产力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奠定了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。从改革发展历史进程来看,我国煤炭工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,其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:

第一阶段:煤炭工业深化改革阶段(1978-1992年) 
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点转移后,煤炭工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按照“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,大中小一起上”精神,大力发展煤炭生产,集中实施行业调整,全面开展企业整顿,恢复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,缓解了国内供求紧张局面。党的十二大为实现“煤炭一番保两番”的战略目标,煤炭工业探索新出路,在生产经营、基本建设、工资分配、劳动用工、煤炭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。1985年起国家计划在主要产煤区上一批骨干煤炭企业,实施六年投入产出总承包和两年延续承包制度,同时实施了简政放权措施,赋予了企业一些经营自主权。这一阶段,基本完成了煤炭工业调整和整顿任务,改革由单项、局部推进转入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。

1992年,实现了总承包以来的首次减亏。同年7月,国家取消了计划外煤价限制,放开指导性计划煤炭及定向煤、超产煤的价格限制,出口煤、协作煤、集资煤全部实行市场调节,市场煤所占比重接近一半。

第二阶段:煤炭工业改革脱困阶段 (1993年-2001年)

199210月党的十四大顺利召开,做出了抓住机遇、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。国务院做出了逐步放开煤价、取消补贴、把煤炭企业推向市场的重大决策,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国家改革了税收、投资、外贸、价格体制等,初步确立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。煤炭工业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、以扭亏增盈为目标,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。行业内通过实施以产定人、减员增效、下岗分流等措施,成功转换了企业的经营机制;另一方面,在对内管理上也不断探索,加强职工队伍建设,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根基。

199612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》后,煤炭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法律的指导和要求,从生产规划、煤矿建设、安全运行、质量监督、环境保护等每个环节都严加管控,确保了煤炭行业的规范性发展。

在这一阶段,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间接带来了煤炭产量迅猛增加、供大于求的局面,煤炭行业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。特别受1997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影响,煤炭市场严重供大于求,全行业陷入困境,煤炭企业经营十分困难。

1998年,国务院改革煤炭管理体制,下放原煤炭部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煤矿,推进政企分开。加快煤炭行业改革和结构调整,相继实施关井压产、减人提效、改革改制以及支持企业上市融资,对非法开采、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予以关闭,对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实施债转股对资源枯竭、扭亏无望、资不抵债的矿井实施政策性破产,推行煤炭销售“三不政策”,扩大煤炭出口,改革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等政策措施。

直到2001年下半年,煤炭市场供求才基本回归平衡,国内煤炭行业的严冬顺利度过,煤炭经济出现转机。全国小煤矿数量由1998年的8万多个减少到2001年的2.2万个左右,累计关闭小煤矿数量占总数的73%,提高了产业集中度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。

第三阶段: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阶段(2002-2011年) 

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《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》,国家进一步改革煤炭投资体制,煤矿审批制改为核准制,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,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,改革煤炭订货会制度,实施煤电价格联动。一系列的改革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发挥。

2002年,除国家控制的计划内供发用电煤仍然执行国家指导价格外,其他行业用煤实现了市场定价。2004年,全国煤电油运出现紧张局面,煤炭需求大幅增加,煤炭产能快速增长。2005年,国务院颁布《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意见》)。煤炭工业贯彻落实《若干意见》和党的十七大精神,努力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。全面加强煤炭资源管理,推进矿业权制度改革,规范资源开发秩序。2007年,国家取消了延续50多年由政府主导的煤炭订货制度;将每年的年度“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”改为“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”,突出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。2008年,开展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,逐步完善煤炭法规政策体系。

这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推进传统煤炭工业向现代煤炭工业的转变,推进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,可持续发展成为该段时间内煤炭工业发展的目标。

第四阶段: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阶段 (2012年至今)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各地区各部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全力落实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五大任务,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,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。

201212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[2012]57号),取消了重点合同,实现了电煤价格并轨。20133月,《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》将原国家能源局、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,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,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。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》(发改运行[2014]967号),进一步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。

201621,《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》(国发〔20167号)提出,从2016年开始,用3-5年的时间,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、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,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,适度减少煤矿数量,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,市场供需基本平衡,产业结构得到优化,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
新时代里,煤炭工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贯彻新发展理念,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煤炭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,煤炭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进展。

四十年来,我国煤炭工业经历多重考验,不断在制度上改革创新,从无到有,从落后到先进,从生态破坏到生态恢复,与广大的煤炭人一起谱写了壮丽的篇章!

伴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重要战略的开展,我们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积极响应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,加快海外发展步伐,前瞻性地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规划布局产业。 截至目前,已建成投产了吉尔吉斯斯坦石油炼化项目、塔吉克斯坦输变电线路项目;同时,集团正在规划布局印度尼西亚工业园区、塔吉克斯坦煤电一体化、乌兹别克斯坦水泥建材等项目,未来还将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,在印度尼西亚推进煤、电、钢、建材一体化工业园区项目建设。

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将在“以煤为基,能材并进,技融双驱,蜕变转型,打造主页突出、新经济特色鲜明的现代能源企业”思想的指导下,不忘初心,砥砺奋进!